說起生肖,相信人們再熟悉不過了,它也稱為屬相,是我國古時流傳下來的民俗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生肖已經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甚至可以說有了象征意義。
古代與現代的生肖次序基本相同,但其中也有一定的差別。最早出現與現在完全相同的生肖的記錄是東漢史書,可以看到十二生肖已經全部定型,最遲是在東漢。
可能很多人對生肖的來源并不清楚,有人說它是對應著星宿而來,但根據古籍記載,生肖的出現要早于星宿與動物搭配的現象。也有人覺得生肖可能不是我國首創,可能是由外國引入,因為國外也有類似的十二宮,但秦簡的記載推翻了這一說法。
而對于生肖的排序,不同人有不同的說法,每個觀點都看似有道理,但又經不起推敲,甚至有些民間傳說已經被廣泛熟知。有人用動物習性與古時的時辰作解釋,看似有一些道理,但仔細推敲后,卻發現十二時辰是用來紀錄一天中的時間,而十二生肖卻是用來紀錄年份,所以這個解釋也說不通。
生肖對中國人來說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們各自有不同的神話故事,被賦予文化意義,甚至被當作神靈一樣。因此可以看到,十二生肖并不是死板的存在書面上,而是完全融入我們的生活中,甚至可以說是一種信仰。
由生肖信仰演變而來的有關于取名的禁忌,比如本命年、婚姻是否相配、命理等。在古時代,關于生肖的作用有很多,比如畫、詩、對聯、小說、傳說、剪紙等。
現如今隨著時代的變化,科技的發展,很多關于生肖不合理的民俗早已經被完全取代,跟生肖有關的觀念也已經發生變化,而傳說也只是傳說而已。
不過,雖然說有的觀念已經發生變化,但并沒有妨礙生肖文化的發展,它們依然是每年春節的主角,關于生肖的種種說法也還是在普及和討論。因此,生肖文化并沒有因此而衰落,而是發展得更好,也有了更獨特的價值。
所以,對于生肖的知識與傳說我們還是不能忘,最好銘記于心,畢竟這是我國最傳統的文化,更是每年春節的主角,對我們有著非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