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多年來,南昌大學江西醫學院(醫學部)秉承“德高醫精”的辦學精神,發揚“嚴謹、勤奮、團結、創新”的院風,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醫學人才,在海內外建功立業,涌現出了趙白鴿、饒毅、丁健、梅林等一批杰出校友。南昌大學江西醫學院(醫學部)現有東湖校區和前湖校區兩個校區,占地面積68.24萬平方米(1024畝)。目前,前湖校區為低年級本科生教育基地,東湖校區為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基地。
921年,江西公立醫學專門學校誕生。1927年2月,江西公立醫學專門學校改屬江西中山大學,改稱中山大學醫學部。1931年8月,接教育部命令,校名改為省立醫學專科學校。1934年,教育部修改高等教育學制,廢止了醫學專科,采用醫學院一級制,并下令省立醫專停止招生。
1937年7月,國立中正醫學院成立。教育部認為江西省沒有必要辦兩所高等醫學院校,又一次下令“醫專停止招生,逐年結束”,江西省政府有關人士將撥給省立醫專辦學的經費轉撥給國立中正醫學院使用。隨著抗戰爆發,兵站醫院、后方醫院紛紛設立,急需大批醫務人員,而中正醫學院已遷出江,西,經學校多方努力并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熊式輝才同意向教育部提出保留省立醫專的要求。在這種形勢下,教育部才表示同意省立醫專繼續招生,并撥給辦校經費。
1938年7月,因戰事緊張,學校又遷至贛縣,校院均設置于舊鎮臺衙門。1939年6月,贛縣屢遭敵機騷擾,學校遷至南康縣潭口鎮,師生分別被安置在本鎮廖家祠和附近民房內,附屬醫院分院設于贛縣的舊鎮臺衙門。1940年12月,學校遷回贛縣,院址設于省立贛縣鄉村師范學校內,并于舊鎮臺衙門設附屬醫院門診部,在鄉村師范附近自建平房兩棟為護士科宿舍及教室之用。1941年4月,學校本部再遷贛縣東門外川峰垇,校址設于鹽局倉庫,并在該地及燕窩坪購地自建教室及禮堂房舍。
1945年1月,日寇發動湖北、粵北攻勢,省立醫專先遷于都葛垇,再遷寧都石上鄉,六年制專科之低年級及藥劑科、護士科在該處上課,專科高年級在寧都城內上課,附屬醫院則在寧都城內公園路民房分設診所,同時又設石上診所。1945年下半年,抗戰結束后學校陸續遷回南昌。當時南昌的舊校舍已蕩然無存,只好暫借法院前小學為該院附屬醫院院址,恢復診療工作,另租南昌市匡廬村6棟及系馬樁民房2棟為師生宿舍及教室。1946年6月間,學校重建工程基本完成,校部由郵政路遷入新校舍辦公。1947年,學校向教育廳請求從1948 年起升格為省立醫學院。1948年12月24日,教育部指示暫緩改學院 。
1949年8月2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發布命令:“以原省立醫專加以改造為基礎,與原省立助產學校、省立護士學校合并為省立醫專學校。”1951年1月22日,省衛生廳正式作出決定,醫專的護士、助產、藥劑三科分別獨立建校,各校統歸衛生廳領導。10月16日,中南軍政委員會教育部、衛生部以衛教字第4392號文發“聯合指示”:“轉知你省醫專。奉中央教育部批復同意改稱江西省醫學院。”1952年1月1日,江西省立醫學專科學校正式更名為江西省醫學院 。1953年6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批復,學院將“省”字除掉,改稱“江西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