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指從牛身上獲得的肉,為常見的肉品之一,來源可以是奶牛、公牛、小母牛,牛的肌肉部分可以切成牛排、牛肉塊或牛仔骨,也可以與其他的肉混合做成香腸或血腸,其他部位可食用的還有牛尾、牛肝、牛舌、牛百葉、牛胰腺、牛胸腺、牛心、牛腦、牛腎、牛鞭,牛腸也可以吃,不過常用來做香腸衣,牛骨可用做飼料。
兔肉包括家兔肉和野兔肉兩種,家兔肉又稱為菜兔肉。兔肉屬于高蛋白質(zhì)、低脂肪、低膽固醇的肉類。以干物質(zhì)計算,兔肉蛋白質(zhì)含量高達(dá)70%,比一般肉類都高,且脂肪和膽固醇含量卻低于所有的肉類,故對它有“葷中之素”的說法。每年深秋至冬末間味道更佳,是肥胖者和心血管病人的理想肉食,全國各地均有出產(chǎn)和銷售。
田雞也稱為虎紋蛙,是叉舌蛙科、虎紋蛙屬動物。體大,雄蛙體長66-98毫米、雌蛙體長8-121毫米,體重可達(dá)250克左右。頭長大于頭寬,吻端鈍尖;下頜前緣有兩個齒狀骨突;瞳孔橫橢圓形,眼間距小于上眼瞼寬,鼓膜約為眼徑的3/4。
扇貝屬于軟體動物門,扇貝科,是我國重要的貝類養(yǎng)殖品種。扇貝可食部分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為蛋白質(zhì),與魚類、蝦類相似,是一種集食、藥、滋補為一體的重要水產(chǎn)食物。扇貝廣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域。 扇貝柱的干制品稱為“干貝”,為名貴海珍品。
石斑魚是石斑魚亞科魚類的總稱,隸屬于硬骨魚綱、輻鰭亞綱、棘鰭總目、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產(chǎn)魚類,廣泛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在我國主要分布于臺灣海峽以及南海海域 。
梭子蟹,有些地方俗稱“白蟹”。因頭胸甲呈梭子形,故名梭子。甲殼的中央有三個突起,所以又稱“三疣梭子蟹”,屬于節(jié)肢動物。雄性臍尖而光滑,螯長大,殼面帶青色;雌性臍圓有絨毛,殼面呈赭色,或有斑點。
烏龜是龜科、擬水龜屬爬行動物。頭小,不及背甲寬的1/4,頭頂前部平滑,后部皮膚具細(xì)粒狀鱗;吻端向內(nèi)側(cè)下斜切,喙緣的角質(zhì)鞘較薄;下顎左右齒骨間的交角小于90°。
魷魚,也稱柔魚、槍烏賊,是軟體動物門頭足綱鞘亞綱十腕總目管魷目開眼亞目的動物。體圓錐形,體色蒼白,有淡褐色斑,頭大,前方生有觸足10條,尾端的肉鰭呈三角形,常成群游弋于深約20米的海洋中。
鮮貝——鮮貝是指新鮮大型貝殼內(nèi)一塊圓形肌肉。它們的功效比常用的降膽固醇的藥物谷固醇更強。人們在食用貝類食物后,常有一種清爽宜人的感覺,這對解除一些煩惱癥狀無疑是有益的。
河蚌是軟體動物門蚌科的一類動物統(tǒng)稱,在一些地方稱為蚌殼、歪兒,生活在淡水湖泊、池沼、河流等水底,半埋在泥沙中。肉可食用,也可作魚類、禽類的餌料和家禽、家畜的飼料。